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2025年聯合學術年會暨興凱湖論壇(第三輪通知)
湖泊與濕地是地表環境中極其重要的地貌單元,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資源庫、洪水調蓄庫和物種基因庫,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調節、涵養水源和旅游休閑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湖泊與濕地周邊往往是人類活動的密集區,其環境變遷及生態變化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隨著人類活動和全球變化的影響,湖泊與濕地生態系統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其保護與修復工作已然成為全球生態保護事業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為進一步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深入探討湖泊與濕地保護的前沿理論與實踐路徑,促進學術交流與協同創新,推動我國湖泊與濕地生態保護事業邁向更高水平,科學維護湖泊與濕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決定于2025年8月在興凱湖召開學術年會。會議期間還將召開《湖泊科學》第八屆編輯委員會會議。
誠摯邀請全國各地的湖泊、濕地、水庫相關科研、教育、管理及相關產業工作者撥冗出席,參加交流研討?,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組織
1.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分會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
《湖泊科學》編輯委員會
承辦單位: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黑龍江興凱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協辦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湖泊與流域水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
《濕地科學》編輯委員會
江蘇省海洋湖沼學會
吉林省地理學會
支持單位:
黑龍江省興凱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贊助單位:
天美儀(廈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會議學術委員會
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分會理事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理事
《湖泊科學》第八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二、會議安排
1.會議時間與地點
時間:2025年8月15-17日。
地點:黑龍江省密山市興凱湖國際大酒店(雞西市密山市東安街201號)。
2.會議報告形式與要求
報告形式:口頭報告,會場PPT比例為16:9,建議按此比例提前準備。
報告時長:大會特邀報告30分鐘;分會場特邀報告20分鐘;其他報告15分鐘。
請在各分會場開始前15分鐘將PPT拷貝至會場電腦。
3.會議日程(最終日程以會議手冊為準)
大會日程總覽(具體日程詳見文末)
2025年8月15日 | ||
09:00 - 21:00 |
與會人員報到 |
興凱湖國際大酒店一樓大廳 |
2025年8月16日(08:00-12:00) 鉑金廳 | ||
時間 |
內容 |
主持人 |
08:00 - 08:30 |
開幕式 |
秦伯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08:40 - 12:00 |
特邀報告 |
張運林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武海濤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研究員 |
2025年8月16日(13:30-17:00)會議中心 | ||
分會場 |
召集人 | |
主題一 湖泊與濕地生態監測 |
劉 永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 | |
宋開山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
史小麗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
主題二 湖泊與濕地污染治理 |
宋立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 | |
朱廣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
李仁輝 溫州大學 教授 | ||
主題三 濕地碳循環與氣候變化 |
陳鴻洋 東北林業大學 教授 | |
劉贏男 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
王維奇 福建師范大學 教授 | ||
袁宇翔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副研究員 | ||
主題四 濕地生物多樣性與全球變化 |
祝振昌 廣東省海珠濕地復合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 究站 教授 | |
宋垚彬 杭州師范大學 教授 | ||
潘應驥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
2025年8月16日(19:00-22:00) 大會議室 | ||
《湖泊科學》編委會及讀者、作者交流會 |
秦伯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李萬春 《湖泊科學》編輯部 | |
2025年8月17日(08:00-12:00)興凱湖濕地國家站 | ||
黑龍江興凱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學術交流 |
鄒元春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常務副站長/研究員 |
三、會議注冊費
1.繳納標準:
類型 |
注冊費標準 |
中國地理學會或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有效注冊會員 |
1200元/人 |
一般參會者 |
1500元/人 |
學生參會者 |
1000元/人 |
2.繳納方式:
1)轉賬支付:由會議合作會務公司黑龍江融媒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代收。
賬戶名稱:黑龍江融媒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開戶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愛建支行
帳??? 號:451905409610629
(請備注:興凱湖論壇+姓名+單位)
2)掃碼支付:由會議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收取。
會議注冊費收取二維碼
3.發票開具: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會后統一開具會議注冊費電子發票,會務公司代收的,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出具會議合作說明。
四、會議秘書處聯系方式
秘書長:
李萬春 ?電話:13851471606??? Email:? jlakes@niglas.ac.cn
鄒元春? 電話:13654361260 ???Email:zouyc@iga.ac.cn
史小麗 ?電話:15951804368??? Email:xlshi@niglas.ac.cn
接站住宿:孔令陽? 電話:18843438693 ???Email:konglingyang@iga.ac.cn
注冊報到:張? 童? 電話:18845115205??? Email:zhangtong@iga.ac.cn
報告論文:張琪瑤? 電話:15104301708??? Email:zhangqy0717@163.com
五、食宿交通
1.食宿安排:會議統一安排食宿,費用自理。
會議用餐
8月15日 晚餐 18:00 - 20:00
8月16日 午餐 12:00 - 14:00
晚餐 18:00 - 20:00
8月17日 午餐 12:00 - 14:00
用餐地點:興凱湖國際大酒店二樓太陽廳自助餐廳
會議住宿
推薦酒店:興凱湖國際大酒店(雞西市密山市東安街201號)
備用酒店:如家精選酒店(雞西市密山市東安街175號)
會務組為參會者在會議酒店預定了房間,大床房/雙床房 300-450元/晚。
2.交通指引
1)航空
您可乘坐飛機抵達雞西興凱湖機場,會議提供機場至會場接機服務,航班信息如下:
航段 |
航班號 |
起飛時間 |
落地時間 |
班期 |
北京首都—雞西 |
HU7123 |
19:00 |
21:35 |
2,4,6 |
上海虹橋—青島—雞西 |
FM9229 |
06:50/08:30 |
09:30/11:40 |
每天 |
杭州—煙臺—雞西 |
GJ8821 |
06:35/08:30 |
09:20/11:40 |
1,3,5,7 |
杭州—煙臺—雞西 |
GJ8821 |
06:30/08:30 |
09:20/11:40 |
2,4,6 |
天津—大連—雞西 |
GS4995 |
13:55/15:10 |
16:05/18:05 |
1,3,5,7 |
成都天府—濟南—雞西 |
EU2985 |
08:00/10:15 |
11:10/13:35 |
1,3,5,7 |
廣州—沈陽—雞西 |
CZ6384 |
10:25/14:05 |
15:10/17:00 |
1,3,5,7 |
北京大興—雞西 |
KN5509 |
07:45 |
10:00 |
1,3,5,7 |
2)高鐵
北京、長春、大連、沈陽均有高鐵抵達雞西西站的班次,會議提供雞西西站至會場接站服務,主要車次信息如下:
車次 |
始發站—到達站 |
時間段 |
北京—雞西:途徑沈陽北、長春西、哈爾濱西 | ||
G3507 |
北京朝陽—雞西西 |
10:11—18:56 |
G915 |
北京—雞西西 |
14:12—21:56 |
大連—雞西:途徑長春西、哈爾濱西 | ||
G703 |
大連北—雞西西 |
07:00—13:36 |
G721 |
大連北—雞西西 |
07:26—14:55 |
3)火車(普速列車)
您可乘火車抵達密山站,到站后請您自行乘坐出租車前往會議酒店,費用6元。
詳細會議日程
2025年8月16日(08:00-12:00) 會議地點:興凱湖國際大酒店 餐飲中心二樓 鉑金廳(主會場) | |
第一節:大會開幕式 | |
主持人:秦伯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分會 主任 | |
時 間 |
會議議程 |
08:00 – 08:10 |
張運林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 主任 |
08:10 – 08:20 |
郭正堂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
08:20 – 08:30 |
姜 明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所長、站長/研究員 |
08:30 – 08:40 |
焦立格 黑龍江省興凱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局長 |
08:40 – 08:50 |
大會合影 |
第二節:特邀報告 | |
主持人:張運林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 主任 | |
時 間 |
報告內容 |
08:50 – 09:20 |
題 目:數字化技術與深海生境研究 報告人:李家彪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員 |
09:20 – 09:50 |
題 目:流域地理服務生態保護與管理 報告人:楊桂山 河海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 黨委書記/研究員 |
09:50 – 10:20 |
題 目:近年來典型湖泊藍藻水華發生和演變的格局、趨勢和控制技術研發 報告人:宋立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 |
10:20 – 10:30 |
茶歇、自由討論 |
主持人:武海濤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副院長/研究員 | |
10:30 – 11:00 |
題 目: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理論與恢復關鍵技術及應用 報告人:張運林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11:00 – 11:30 |
題 目:全球湖泊氮磷循環通量模擬與分區優化調控 報告人:劉 永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院長/教授 |
11:30 – 12:00 |
題 目:中國-俄羅斯跨境流域-湖泊系統水生態研究 報告人:鄒元春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常務副站長/研究員 |
主題一 湖泊與濕地生態監測 2025年8月16日(13:30-17:20) 會議地點:興凱湖國際大酒店餐飲中心二樓 會議室一 | |
主持人/點評人: 劉永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 | |
時 間 |
分會場特邀報告 |
13:30 – 13:50 |
題 目:博斯騰湖多目標生態水位確定及水資源高效利用 報告人:陳求穩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所長/研究員 |
13:50– 14:10 |
題 目:生態環境監測與數智化應用關鍵技術 報告人:陳能汪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
14:10 – 14:30 |
題 目:新型藍藻水華--擬柱孢藻的分布、擴張以及應急去除 報告人:李仁輝 溫州大學 教授 |
主持人/點評人:史小麗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
14:30 – 14:45 |
題 目:納木錯湖泊浮標和潛標觀測 報告人:鞠建廷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副研究員 |
14:45 – 15:00 |
題 目:鄱陽湖不同生活方式浮游細菌在群落結構和生態功能上的分化研究 報告人:馬燕天 南昌大學 副教授 |
15:00 – 15:15 |
題 目:興凱湖流域湖冰物候遙感監測 報告人:楊倩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副研究員 |
15:15 – 15:30 |
題 目:內陸水體DOM光學特性遙感監測 報告人:尚盈辛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副研究員 |
15:30 – 15:45 |
題 目:Under-ice dissolved oxygen dynamics of the saline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報告人:開金磊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特別研究助理 |
15:45 – 16:05 |
茶歇、自由討論 |
主持人/點評人:宋開山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
16:05 – 16:20 |
題 目:中俄興凱湖流域土地覆蓋變化與景觀連通性時序分析 報告人:張榮陽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生 |
16:20 – 16:35 |
題 目:基于Sentinel-3 OLCI多時序遙感影像的興凱湖濁度反演與變化分析 報告人:李洋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生 |
16:35 – 16:50 |
題 目:濱海大型人工湖后生浮游動物近十年變化及驅動因子研究 報告人:陳園 上海海洋大學 研究生 |
16:50 – 17:05 |
題 目:長湖水生植物群落及其繁殖體庫的衰退特征—基于長期監測數據的分析 報告人:全國慶 長江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研究生 |
17:05 – 17:20 |
題 目:一種利用GOCI-Ⅱ數據監測內陸湖泊藍藻水華的新算法 報告人:韓冰倩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生 |
主題二 湖泊與濕地污染治理 2025年8月16日(13:30-17:05) 會議地點:興凱湖國際大酒店 餐飲中心二樓 會議室二 | |
主持人/點評人:宋立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 | |
時 間 |
分會場特邀報告 |
13:30 – 13:50 |
題 目:太湖湖西區農業面源控制與水生態修復策略 報告人:張毅敏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
13:50– 14:10 |
題 目:湘江長沙庫區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地球化學分析 報告人:彭渤 湖南師范大學 教授 |
14:10 – 14:30 |
題 目:大型湖庫濱岸帶藻類水華堆積風險預測 報告人:黃佳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主持人/點評人:朱廣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
14:30 – 14:45 |
題 目:湖泊水體DOM來源與組分研究 報告人:溫志丹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14:45 – 15:00 |
題 目:鄱陽湖流域水體富營養化現狀及藍藻水華防控對策分析 報告人:陳宇煒南昌工程學院 副主任/教授 |
15:00 – 15:15 |
題 目:長江中游不同營養水平湖泊水下光環境特征 報告人:吳曉東 湖北師范大學 副教授 |
15:15 – 15:30 |
題 目:湖泊沼澤化進程中DOM生態環境效應 報告人:朱曉艷 東北師范大學副研究員 |
15:30 – 15:45 |
題 目:生境偏好驅動濕地硅藻群落構建過程與機制研究 報告人:陸欣鑫 哈爾濱師范大學 副教授 |
15:45 – 16:05 |
茶歇、自由討論 |
主持人/點評人:李仁輝 溫州大學 教授 | |
16:05 – 16:20 |
題 目:黑土地耕地系統濕地生態屏障構建技術研究 報告人:李廣胤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
16:20 – 16:35 |
題 目:白鶴灘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組裝特性及其環境驅動因素 報告人:田楚銘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
16:35 – 16:50 |
題 目:DNA甲基化介導的本地適應與表型可塑性共同塑造生態恢復背景 下黃河三角洲蘆葦的耐鹽性 報告人:董淑琦 青島農業大學研究生 |
16:50 – 17:05 |
題 目:硅對福壽螺啃食濕地植物的防御作用:氮濃度與茉莉酸的影響 報告人:李崴 杭州師范大學 研究生 |
主題三 濕地碳循環與氣候變化 2025年8月16日(13:30-17:20) 會議地點:興凱湖國際大酒店 餐飲中心二樓 會議室三 | |
主持人/點評人:陳鴻洋 東北林業大學 教授 | |
時 間 |
分會場特邀報告 |
13:30 – 13:50 |
題 目:東太湖藻類群落結構對環境變化的響應 報告人:朱廣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態系統研究站 站長/研究員 |
13:50– 14:10 |
題 目:青藏高原不同鹽度湖泊熱力學性質差異及機制研究 報告人:王君波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納木錯站 站長/研究員 |
14:10 – 14:30 |
題 目:湖泊藍藻水華暴發驅動因子和可預測性分析 報告人:楊柳燕 南京大學 教授 |
主持人/點評人:劉贏男 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
14:30 – 14:45 |
題 目:星云湖5萬年來硅藻種群組合對氣候及人類活動的響應 報告人:李艷玲 云南大學研究員 |
14:45 – 15:00 |
題 目:快速水-氣平衡裝置及其應用 報告人:肖尚斌 三峽大學 教授 |
15:00 – 15:15 |
題 目:反硝化脫氮對太湖藍藻水華動態變化的影響 報告人:許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
15:15 – 15:30 |
題 目:行船擾動對京杭運河生源要素循環的影響特征與機制 報告人:施文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教授 |
15:30 – 15:45 |
題 目:全球氣候變化下興凱湖水位演變及其驅動機制 報告人:吳燕鋒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副研究員 |
15:45 – 16:05 |
茶歇、自由討論 |
主持人/點評人:王維奇 福建師范大學 教授 | |
16:05 – 16:20 |
題 目:退化濕地微生物群落變化及其對有機碳分解的調控機制 報告人:秦雷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副研究員 |
16:20 – 16:35 |
題 目:極端天氣事件對山地林區著生藻類群落的負面影響 報告人:朱宇軒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 |
16:35 – 16:50 |
題 目:灌木擴張對溫帶濕地土壤C、N、S循環及其相關功能微生物的影響 報告人:梁佳文 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 博士 |
16:50 – 17:05 |
題 目:鉛同位素對源-沉作用的指示 報告人:胡弘桀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 |
17:05 – 17:20 |
題 目:基于形態學和分子鑒定技術的長三角多樣性調查 報告人:柳香磊上海海洋大學 研究生 |
主題四 濕地生物多樣性與全球變化 2025年8月16日(13:30-17:05) 會議地點:興凱湖國際大酒店 餐飲中心二樓 會議室四 | |
主持人/點評人:宋垚彬 杭州師范大學 教授 | |
時 間 |
分會場特邀報告 |
13:30 – 13:50 |
題 目:長江鱘種群恢復重建效果與對策建議 報告人:杜浩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主任/研究員 |
13:50– 14:10 |
題 目:青藏高原湖泊地質過程演化對現代鹽湖及資源變化的啟示 報告人:樊啟順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 |
14:10 – 14:30 |
題 目:濱海濕地碳匯功能維持與生物多樣性演變的協同 報告人:王維奇 福建師范大學 副主任/研究員 |
主持人/點評人:祝振昌 廣東省海珠濕地復合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教授 | |
14:30 – 14:45 |
題 目:興凱湖“浮毯”沼澤濕地研究及Living Lab平臺建設 報告人:潘應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14:45 – 15:00 |
題 目:全球淡水濕地大型動物多樣性變化的生態效應 報告人:何逢志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15:00 – 15:15 |
題 目: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保保護關鍵技術及示范 報告人:李玉英 南陽師范學院南水北調學院暨水資源與現代農業學院 院長/教授 |
15:15 – 15:30 |
題 目:水文過程驅動下鄱陽湖濕地植被與水鳥生境耦合模擬 報告人:韓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 |
15:30 – 15:45 |
題 目:40年來中華鱘自然種群的螺旋衰退及未來種群修復的遺傳干預構想 報告人:楊海樂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15:45 – 16:05 |
茶歇、自由討論 |
主持人/點評人:潘應驥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 |
16:05 – 16:20 |
題 目:中國沿海關鍵停歇地質量退化導致鸻鷸鳥類遷飛區恢復受阻 報告人:彭鶴博 廣東工業大學 博士后 |
16:20 – 16:35 |
題 目:十年禁漁以來長江鎮江段魚類群落結構及多樣性 報告人:徐少遠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研究生 |
16:35 – 16:50 |
題 目:全球濕地恢復的生物響應 報告人:李松陽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生 |
16:50 – 17:05 |
題 目:城市化進程對高校校園植物beta多樣性的影響機制 報告人:趙穎菲 北京林業大學 研究生 |
附:
興凱湖簡介
興凱湖為中、俄界湖,由大興凱湖(面積4380平方公里,中俄共有)和小興凱湖(176平方公里,全屬中國)組成。由火山噴發地殼落陷而形成的大興凱湖和小興凱湖,兩者之間以98公里長的天然沙崗分隔,沙崗上生長著特有的興凱赤松,形成獨特的生態屏障。興凱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區、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員、東北亞鶴類保護區網絡成員。
保護區內保存著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擁有650多種高等植物(如興凱湖松、野大豆)和350種脊椎動物,其中丹頂鶴、東方白鸛等9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在此棲息。每年遷徙候鳥超過250萬只,被譽為“亞洲最大候鳥遷徙驛站”。此外,興凱湖大白魚(翹嘴紅鲌)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與秀麗白蝦并稱“興凱湖雙珍”。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祖先肅慎人便在此生活,創造了以漁獵為主的“新開流文化”。遺址出土了骨雕鷹首(海東青圖騰)、魚窖等文物,現建有肅慎文化遺址公園和博物館,展示古代漁獵文明。20世紀50年代,王震將軍率十萬官兵開發北大荒,景區內的北大荒紀念館和開發紀念碑記錄了這段歷史。密山口岸作為中俄邊境貿易樞紐,還保留了世界最小的界橋——白棱河橋。興凱湖集自然奇觀、生態科研與人文歷史于一體。其國際濕地保護地位和獨特的地質演變歷程,更使其成為全球生態研究的重要樣本。
興凱湖濕地國家站簡介
黑龍江興凱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興凱湖濕地國家站)位于黑龍江省密山市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5.2155°N,132.2001°E),屬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一個國家級野外臺站,始建于2009年,2014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級野外站,2020年進入國家站擇優建設序列,2021年科技部正式批準建設,并于2023年評估為優秀新晉國家站,2024年入選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
興凱湖濕地國家站聚焦于興凱湖流域以至東北亞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互饋與一體化協同發展,研究興凱湖流域以至東北亞區域水資源供需、土地利用及生態系統演變趨勢,服務于提升國家糧食安全和完善區域生態屏障的重大需求。興凱湖站主要觀測研究方向為:(1)濕地演化過程及功能穩定性維系機制;(2)濕地水文過程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3)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與生物保育;(4)濕地生態恢復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湖泊科學》簡介
《湖泊科學》(www.jlakes.org;ISSN 1003-5427)創刊于1989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主辦,主要報道湖泊(含水庫)及其流域在人與自然相互作用下資源、生態、環境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載與湖泊科學有關的各學科(如物理學、化 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性或應用性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
《湖泊科學》2024年第14次榮獲“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稱號。自2024年起,《湖泊科學》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中文領軍期刊項目(2024-2028年),已經被國內所有權威數據庫(機構)列為核心期刊,并被EI等數10家國際專業數據庫收錄。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24年9月公布的2023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湖泊科學》綜合評價總分繼續排名水文學、海洋科學類第一。據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24年10月公布的2023年統計數據,《湖泊科學》的影響因子為2.258,總被引頻次3411次。
《湖泊科學》2006起改為雙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28-201。2020年起,定價調為68元/期,全年408元。
期刊訂閱:
《濕地科學》簡介
《濕地科學》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和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是在中國出版的第一份濕地專業性學術期刊?!稘竦乜茖W》2003年創刊,主要發表國內外有關濕地形成與演化、濕地環境、濕地生態功能與過程、濕地保護與管理、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濕地生態工程等的理論與方法創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目前,《濕地科學》已經被中國國內所有自然科學類核心期刊收錄,如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1版)環境科學技術類的73種期刊中,《濕地科學》排名第10位,影響因子為2.60。2021年,《濕地科學》被中國地理學會確定為地理資源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T2級期刊。
期刊訂閱:
《濕地科學》2019年定價50元/冊,全年刊期:6期,全年定價300元。
1.各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82-123;
2.科學出版社期刊發行部:聯系電話010-64017032 64017539;
3.網上購買:搜淘寶店、微店店鋪名稱:中科期刊(訂閱及銷售過刊)。
附件下載: